枞阳小学网站欢迎您!
天气预报:
 
关键词: 教育 春游 安全 雷锋 校园
您当前位置:枞阳县枞阳小学 >> 文章频道 >> 文章频道 >> 教师频道 >> 浏览文章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中的创新意识

日期:2014/5/8 8:14:37 来源:五年级组 作者:汪玉萍 浏览次   【字体:

 

 

2014年度安庆市语文学科

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中的创新意识

枞阳小学  汪玉萍 

 

内容摘要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存在无话可写或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习作,就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习作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收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加工和创造。只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兴趣   创新意识

 

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怕教,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怕写,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而且许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那就更谈不上创新了。所以我们要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消除他们怕写的心理,化“要我写”为“我要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习作氛围,并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一、激发兴趣,孕育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并且能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是一种学生内在潜力的迸发,不容忽视。习作同样离不开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1.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

丰富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新课标每个年段都特别强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文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我在教学《观潮》一文时,重点让学生品读感悟这段文字:“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这段文字背诵了下来。之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仿佛见到了什么,学生在想象之后再进行表达,就把文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既积累了优美语句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我还带领学生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每位孩子从家里带本课外书来,然后互相传阅着看,这样每位孩子每天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课外书。不仅如此,我还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和摘录,培养他们摘抄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佳句,丰富了知识储备,在习作中他们经常运用到这些词句,不仅学以致用,还提高了作文的档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积累语言不也应当如此吗?

2.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面狭窄,对事物的体验不深刻,不全面,但是他们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我们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受益。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往往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创新思维往往在这里闪耀出亮丽的火花。当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有效地释放,自然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所以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表演等,创造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比如:在让学生写“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作文之前,我会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天,并让他们动手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学生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有了直观的感悟和切身的体会,所以习作时没有一位学生感到无话可说,就连平时写作很差的同学这次都能写三页习作纸,可见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经常带着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3.结合习作园地激发兴趣

班级的习作园地是展示学生习作水平的窗口,教师在确定内容后,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励他们人人当作者,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出来参评。各小组选出后,再到班上竞赛,最后评出最优秀的习作登上习作园地。小组评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同学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对写得好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耀,对于写得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促进,更是经验的积累,从而更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正确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如要写一处景物,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没有与别的景物不同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这样步步追问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有许多观察体会、创作灵感是转瞬即逝的,若不及时抓住,之后再写便没了当时的激情。为了让学生及时留住那一瞬间的珍贵体验,从上学期开始,我每周都会抽出三到四节语文课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用我笔写我心。有了细致的观察作铺垫,再有丰富的积累作后盾,同学们不再怕习作课了。

2.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

教材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再创造的习作资源,合理有效地挖掘开发这些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上完《山行》这首古诗,我让学生边背诵古诗,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一下深秋山间的景色。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画起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孩子们的笔下,秋色竟是那样迷人:那通往山间的弯弯曲曲的小径,厚厚的落叶遮盖的路面,随风起舞的红似火的枫叶,被云雾缭绕的山中人家……学生的想象远远超出了诗歌所蕴含的内容,这就是创新思维。画完之后,我又鼓励他们上台展示杰作,然后引导他们说说画的内容,或谈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畅所欲言,说得非常精彩。这种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收集信息,整合创新素材

习作涉及到一个人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习作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是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再加工能力。自觉提取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并加以艺术创造、加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其一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引导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进行分类,提高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首先是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素材积累的基础。比如,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素材交流会,同学自行交流自己的近期所得材料和感想,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次是拓展素材积累的幻想空间。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滋养学生习作成长的这一方沃土。开发好这一土地,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大有可为。第三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许多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加强课外的导读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见识的狭窄性之不足。

其二是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获取语言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言的积累、转化、创新、运用,实现语言个性化的能力。

四、鼓励成功,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习作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1.在相互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相互分享快乐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欣赏习作的快乐。”因此,让学生交流习作是激发学生写作成就感的好方法。

2.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习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或习作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们谈体会,同时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各种形式的竞赛,展出优秀作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别人围观和欣赏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会大大激发写作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并实现创新,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但只要努力探索,相信我们定会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孩子们喜爱习作,快乐习作。

 

参考文献:

1.田荣俊 《教材教法研究》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4

2.倪进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2006.12

3.《安徽教育论坛》期刊  2011.10

 

上一篇:黄梅戏专题讲座实录 下一篇:让歌曲和歌谣走进小学英语课堂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
参加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会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充满魅力